医患纠纷下,爱尔眼科的高成长“悖论”
2021-01-04 22:44:41
  • 0
  • 0
  • 0

(本文首发于《紫金商业评论》,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1年的首个交易日开盘前,爱尔眼科公布了一份“深夜”公告,内容就是回应元旦期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艾芬事件”。

坐享眼科医疗赛道红利,走在高成长通道上的爱尔眼科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上市以来,爱尔眼科为投资人创下了十年80倍的收益。面临此次的“误诊黑天鹅”,安抚市场情绪、给投资人一个交待,自然是管理层的当务之急。

上个交易日创下新高后,爱尔眼科4日早盘低开5.91%报71元/股,早间跌幅一度扩大逾9%。虽然盘中跌幅有所收窄,收盘仍扩大至8.91%,报68.22元/股。

从股价表现来看,可以说爱尔眼科“扛住”了这次危机,毕竟开盘前不少投资人认为其会在首个交易日打开跌停板。不过,有长期看多者表示,即使股价跌幅下探至10%-20%区间,也不改公司长期基本面,只是提供了买入的良机。这样看来,爱尔眼科作为A股的“白马龙头”,似乎依然可以“有恃无恐”。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艾芬事件”的曝光在给爱尔眼科的品牌形象当头一击的同时,也揭发了这家明星公司在治理模式方面存在的漏洞。仔细分析爱尔眼科以往类似医患纠纷案例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舆论争议最大的一点,是爱尔眼科的“误诊动机”。

眼科医疗的赛道红利与爱尔眼科的高成长预期,有多少规模是爱尔眼科通过独特的诊疗模式“创造”出来的?在爱尔眼科高速增长的财务数据背后,隐藏了多少“误诊动机”,又埋葬了多少患者的财富与健康?资本市场不得而知。这更像一场爱尔眼科的高成长“悖论”。

爱尔眼科屡遭投诉

抗疫医生艾芬在新浪微博公开表示其在武汉爱尔眼科的遭遇后,很快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视频中,艾芬自述在爱尔眼科做完眼科手术后,因爱尔眼科违背医学流程,自己近乎正常的晶体被摘除,最终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视网膜脱落,右眼近乎失明。

2020年12月31日晚间,也是艾芬发布爆料视频的当天,@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公布了针对此事的声明,称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院方不存在对患者病历和检查资料进行篡改和调换的情况,并愿意积极联络患者,协助其开展后续治疗。

面对回应,艾芬并不买账,她很快发微博表示,爱尔眼科在“撒谎”,双方显然对术前检查的流程及病变程度的认定存在极大争议。

而在爱尔眼科4日早间的回应中,公司表示,艾芬女士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当然,爱尔眼科也给自己的这份声明留下了充分的回转余地,其在自查报告中提到,“对于我们的自查,或许有主观因素,或者更需要深入了解。我们希望与艾芬女士一道申请医学会和相关部门的检查和鉴定,给艾芬女士一个更加客观和公正的答复。”

在进一步调查信息公示之前,孰是孰非难以定夺。但显然,舆论的天平开始向艾芬倾斜。“事发”以来,对爱尔眼科医术不精的指责、对公司股价暴跌的看空,在元旦放假期间持续发酵。

实际上,艾芬的爆料仅仅是爱尔眼科“医患纠纷”的冰山一角。《紫金商业评论》梳理裁判文书网及黑猫投诉平台的相关信息发现,大到眼部重疾患者的手术救治,小到用户的近视验光,爱尔眼科被投诉的案例非常多。其中,“诊断失误”、“非首选治疗方案”、“没有做完整检查”、“贻误最佳治疗时间”等描述成为主要的纠纷关键词。

值得关注的是,艾芬医生公开爆料投诉的武汉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初刚因为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被判赔约12万元,单起纠纷的涉案金额近20万元。

“牟利”的危险边界

在艾芬的爆料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舆论争议最大的一点,是爱尔眼科的“误诊动机”。

她在视频中表示,其白内障病情只需要通过激光手术治疗,成本只有几百元,但爱尔眼科在忽视其真正病因的情况下,安排其花费2.9万元做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换下了原本近乎正常的器官,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就在这则爆料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中,有一些参与讨论的医疗界人士声称,爱尔眼科的错误主要在于术后没有及时检查眼底。

《紫金商业评论》注意到,另一位与艾芬医生有着类似遭遇的周某,已经获得法院的判赔支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今年五月份公布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由于在周某的眼疾诊治中存在过错并造成损害,需承担患者包括赔偿金、精神损失费、医疗费等在内的共计约12万元人身损害赔偿。

在这起经专业第三方机构鉴定的纠纷中,爱尔眼科在临床诊断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将周某的病情认定为“甲状腺相关眼病”,推荐了并非首选的有创治疗方案,且未充分告知患者此类疗法的医疗风险。

更严重的是,爱尔眼科未对患者眼病病情进行必要的评估,治疗风险把控不周,在患者出现眶周注射并发症时急诊抢救措施不到位。与此同时,不排除医方在眶周注射治疗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爱尔眼科未对患者进行必要检查就安排换晶体手术的投诉并非个例,投诉对象指向爱尔眼科在沈阳、兰州、武汉等多地分院。

如果以“牟利”为目的,盲目为患者推荐费用更为高昂的手术方案,已经成为爱尔眼科的经营“潜规则”,其作为眼科医疗赛道龙头,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无疑是可怕的。其背后的代价不仅仅是患者的金钱损失,更是患者的生命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将构成医疗事故罪。

一旦医疗从业人员的失职行为,被认定为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有明确规定的诊疗技术规范、常规,或其他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形,并且对患者造成法定客观危害,那么这种“牟利”主导下的失职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可能只差临门一脚。

高成长“悖论”

作为资本的宠儿,医疗赛道细分龙头的地位与高瓴资本的加持,让爱尔眼科成为A股市场上当之无愧的的明星白马。面对中国眼科服务未来十年的巨大市场,爱尔眼科坐享赛道红利与龙头优势,获得了资本市场的一致看多。

据估计,目前中国35岁以上人群中有57%的人被诊断患有老花眼,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超过70%。随着1970-8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逐渐步入老龄,白内障等眼病的治疗需求将呈上升趋势。

同时,有机构预计,到2030年,6-45岁年龄段的中国人中可能将有5.6亿患有近视,这意味着屈光手术和角膜塑形镜(OK镜)销售的市场潜力巨大。而爱尔眼科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医院集团,上市至今年均收入与利润增速超过30%,未来无疑也将继续坐享赛道红利。

不过,多家券商也在研报中将“医疗事故风险”、“商誉风险”、“公司治理风险”列为爱尔眼科当前主要的风险提示。随着艾芬事件的热议,越来越多的爱尔眼科医疗纠纷浮出水面,爱尔眼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更为讽刺的是,眼科医疗的赛道红利与爱尔眼科的高成长预期,有多少规模是爱尔眼科通过独特的诊疗模式“创造”出来的呢?

爱尔眼科11月份发布的202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85.65亿元,同比增长1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至15.81亿元。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尤为亮眼,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至44.0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至10.02亿元。

在爱尔眼科高速增长的财务数据背后,隐藏了多少“误诊动机”,又埋葬了多少患者的财富与健康?资本市场不得而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